第 5 章 介绍重构名录

本书剩余的篇幅是一份重构的名录。最初这个名录只是我的个人笔记,我用它来提示自己如何以安全且高效的方式进行重构。然后我不断精炼这份名录,对一些重构的深入探索又引出了更多的重构手法。对于不太常用的重构手法,我还是会不断参阅这份名录。

5.1 重构的记录格式

介绍重构时,我采用一种标准格式。每个重构手法都有如下 5 个部分。

  • 首先是名称(name)。要建造一个重构词汇表,名称是很重要的。这个名称也就是我将在本书其他地方使用的名称。如今重构经常会有多个名字,所以我会同时列出常见的别名。
  • 名称之后是一个简单的速写(sketch)。这部分可以帮助你更快找到你所需要的重构手法。
  • 动机(motivation)为你介绍“为什么需要做这个重构”和“什么情况下不该做这个重构”。
  • 做法(mechanics)简明扼要地一步一步介绍如何进行此重构。
  • 范例(examples)以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说明此重构手法如何运作。

速写部分会以代码示例的形式展示重构带来的转变。速写的用意不是解释重构的用途,更不是详细讲解如何操作这个重构;但如果你曾经看过这个重构手法,速写能帮你回忆起它。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重构手法,可能最好是先阅读范例部分。我还给每个重构手法画了一幅小图。同样,我也不指望这些小图能说清重构手法的内容,只是提供一点图像记忆的线索。

“做法”出自我自己的笔记。这些笔记是为了让我在一段时间不做某项重构之后还能记得怎么做。它们也颇为简洁,通常不会解释“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么做”。我会在“范例”中给出更多解释。这么一来,“做法”就成了简短的笔记。如果你知道该使用哪个重构,但记不清具体步骤,可以参考“做法”部分(至少我是这么使用它们的);如果你初次使用某个重构,可能只参考“做法”还不够,你还需要阅读“范例”。

撰写“做法”的时候,我尽量将重构的每个步骤拆得尽可能小。我强调安全的重构方式,所以应该采用非常小的步骤,并且在每个步骤之后进行测试。真正工作时,我通常会采用比这里介绍的“婴儿学步”稍大些的步骤,然而一旦出问题,我就会撤销上一步,换用比较小的步骤。这些步骤还包含一些特殊情况的参考,所以它们也有检查清单的作用。我自己经常忘掉这些该做的事情。

绝大多数时候我只列出了重构的一套做法,但其实一个重构并非只有一套做法。我在本书中选择介绍这些做法,因为它们大多数时候都管用。等你经过练习获得更多重构经验,你可能会调整重构的做法,那完全没问题。只要牢记一点:小步前进,情况越复杂,步子就要越小。

“范例”像是简单而有趣的教科书。我使用这些范例是为了帮助解释重构的基本要素,最大限度地避免其他枝节,所以我希望你能原谅其中的简化工作(它们当然不是优秀的业务建模例子)。不过我敢肯定,你一定能在那些更复杂的情况中使用它们。某些十分简单的重构干脆没有范例,因为我觉得为它们加上一个范例不会有多大意义。

更明确地说,加上范例仅仅是为了阐释当时讨论的重构手法。通常那些代码最终仍有其他问题,但修正那些问题需要用到其他重构手法。某些情况下数个重构经常被一并运用,这时候我会把范例带到另一个重构中继续使用。大部分时候,一个范例只为一项重构而设计,这么做是为了让每一项重构手法自成一体,因为这份重构名录的首要目的还是作为参考工具。

修改后的代码可能被埋没在未修改的代码中,难以一眼看出,所以我使用不同的颜色突出显示修改过的代码。但我并没有突出显示所有修改过的代码,因为一旦修改过的代码太多,全都突出显示反而不能突显重点。

5.2 挑选重构的依据

这不是一份巨细靡遗的重构名录。我只是认为这些重构手法最值得被记录下来。之所以说它们“最值得”,因为这些都是很常用的重构手法,并且值得给它们命名和详细的介绍:其中一些做法很有意思,能帮助读者提高整体重构技能水平,另外一些则对于代码设计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。

有些重构没有进入这份名录,因为它们太小、太简单,我觉得没必要多加赘述。例如,在撰写第 1 版时我就曾经考虑过移动语句(223),这个重构我经常使用,但我觉得没必要将它放进名录里(显然我在写第 2 版的时候改变了想法)。以后也许还有类似这样的重构会被加进书里,不过那要看我投入多少精力在新增重构上了。

还有一些没有进入名录的重构,要么是我用得很少,要么是与其他重构非常相似。本书中的每个重构,逻辑上来说,都有一个反向的重构。但我并没有把所有反向重构都写下来,因为我发现很多反向重构没太大意思。例如,封装变量(132)是一个常用又好用的重构,但它的反向重构我几乎从来不会做(而且就算要做也非常简单),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将这个反向重构放进名录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